龙是一种在世界多地文化中都有出现的神秘生物,不同文化中的龙有着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义。以下是一些不一样的龙的介绍:
- 中国龙: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,为鳞虫之长。其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,角似鹿,头似驼,眼似兔,颈似蛇,腹似蜃,鳞似鱼,爪似鹰、掌似虎,耳似牛。中国龙象征着祥瑞、和平与喜气,能走、能飞、能游泳、能兴云降雨,还能显能藏、能巨能细、能长能短。在中国文化中,龙与皇权、父权等紧密关联,皇帝被称为 “真龙天子”,龙的形象也广泛应用于建筑、服饰、节日等各个方面。
<img src="data:;base64," alt="" aria-hidden="true" />

- 西方龙:通常被称为 “Dragon”,是一种有翼的爬行动物,头似蜥蜴,尖牙利爪,皮肤上有疙瘩鳞片,常以恶龙的形象出现。它们喜欢囤积财宝,会喷火,是勇士屠龙的对象。在基督教文化中,龙更是被视为魔鬼、撒旦的象征。不过,在现代西方文学和影视作品中,龙的形象也逐渐多元化,如《驯龙高手》里可爱真挚的没牙仔。
<img src="data:;base64," alt="" aria-hidden="true" />

- 日本龙:大约两千多年前从中国传入,与日本本土的 “大蛇崇拜” 相结合,基本保留了传入时的基本形象,身形较为纤细,早期有没有四肢的龙和长有犄角的蛇的形象,后来受中国文化影响,形态逐渐接近中国龙,但大多为三趾。在日本文艺作品中,龙的形象丰富多样,既有东方特色的《七龙珠》《千与千寻》中的龙,也有受西方影响的《勇者斗恶龙》中的龙。
<img src="data:;base64," alt="" aria-hidden="true" />

- 印度那伽:印度神话中人面、蛇尾、蛇长颈的半神,是印度龙神的原型。在融合了佛教和中国龙文化后,那伽龙地位提升,护佑佛法,更多地与世俗社会相融合。在印度佛教绘画雕刻艺术中,那伽有多种形态,常常以礼佛或护佛的形态出现。
<img src="data:;base64," alt="" aria-hidden="true" />

- 烛龙: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,又名烛阴、逴龙,人面龙身,口中衔烛,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,具有睁眼为白天,闭眼为黑夜的神奇能力,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龙。